最近在实现一个图片瀑布流功能时,遇到了不少性能方面的挑战。每当快速滑动页面,CollectionView 就会变得卡顿,内存占用也会急剧上升。虽然 SDWebImage 是非常优秀的图片加载库,但在高频滚动的场景下,不加控制地使用确实会带来不少问题。

于是我开始探索如何优化这个体验,过程中记录了一些心得和解决方案,希望能给遇到类似问题的朋友一些参考。

在深入优化前,先要理解问题的根源:

  • 重复请求问题:Cell 的快速重用机制导致同一图片可能被多次请求
  • 资源竞争:远离视口的图片与中心图片同等竞争网络和CPU资源
  • 内存峰值:大量图片同时解码导致内存使用急剧增长
  • 主线程阻塞:图片处理操作过多影响了UI渲染的流畅度
阅读全文 »

在移动应用开发中,启动速度是决定用户第一印象的关键性能指标之一。一个缓慢、卡顿的启动过程会直接导致用户流失,而流畅的 “秒开” 体验则能显著提升用户满意度和产品口碑。

下文将会梳理 iOS 应用的启动流程,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理,并分享一套经过验证、可落地执行的优化方案。无论你是希望深入了解系统机制,还是正在为项目的启动速度寻求解决方案,本文都将为你提供清晰的路径。

下面从三个核心部分展开:

  1. 原理剖析:深入操作系统层面,详解从点击图标到首屏显示的完整流程,揭开“冰山之下”的系统工作。
  2. 瓶颈定位:基于流程分析,系统地梳理导致启动缓慢的常见性能瓶颈及其根源。
  3. 实战优化:提供一套从测量到修复的完整优化方案,包含详细的代码示例和优先级建议,帮助你快速落地实施。
阅读全文 »

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场景:应用运行时间越长越卡顿,最终莫名闪退,但在开发调试阶段却一切正常?这正是内存泄漏的典型表现——它如同一个潜伏在代码中的定时炸弹,悄无声息地消耗着宝贵的内存资源,最终导致应用性能崩溃。

在上文《iOS 之内存解析》中,我们已经系统分析了常见的内存泄漏场景及其解决方案。然而在实际开发中,特别是面对大型遗留项目时,仅仅了解理论还远远不够——我们需要能够在开发阶段快速、主动发现问题的实用工具,而不是依赖事后被动的Instruments检测。

为此,做了一套轻量级内存泄漏检测工具,无需依赖复杂配置即可集成到现有工程中。支持检测 UIView、UIViewController、NSObject 等 Objective-C 对象的内存泄漏问题。

设计思路

  1. 弱引用监控:使用弱引用跟踪目标对象,定期检查是否该释放但未释放
  2. 生命周期钩子:通过方法交换在关键生命周期点自动开始监控
  3. 灵活配置:支持不同检测阈值和报警方式
  4. 堆栈记录:记录对象分配时的调用堆栈,便于定位问题
阅读全文 »

在iOS应用开发中,内存泄漏如同一个隐形的性能杀手,它不会立即让应用崩溃,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蚕食设备的内存资源,最终导致应用卡顿、崩溃或被系统强制终止。与架构设计解决代码臃肿问题的目标相似,内存管理同样需要明确的规则和边界来维持应用的稳定运行。

如果没有系统的内存管理策略,应用中将会充斥着循环引用、未释放的 Core Foundation 对象和异常的生命周期管理,这些隐患会让应用变得脆弱且难以维护。

一次内存泄漏似乎不会有大的影响,但泄漏积累多了会导致应用程序内存不足,最终被操作系统强制终止(Crash)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OOM(Out Of Memory)崩溃。

本文将从内存泄漏的本质出发,通过具体的 Objective-CSwift 示例,深入剖析常见的内存泄漏场景,并提供自己常用的一些检测技巧与解决思路,帮助开发者构建更加健壮稳定的 iOS 应用。

阅读全文 »

为什么需要架构?

在开始之前,首先要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些架构。就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:(庞大的视图控制器)

如果没有良好的架构,所有代码(网络请求、数据解析、业务逻辑、界面刷新)都写在 ViewController 里,它会变得无比臃肿,难以维护、测试和迭代。

架构模式的核心目标都是职责分离,让 ViewController(View层)只做它最该做的事情——管理视图的生命周期和用户交互。

其次,架构设计不仅关乎代码,更关乎人和协作。

  • 对新成员:架构是一张地图。新同事加入项目,通过架构能快速理解项目的组成和代码的组织方式,知道一个功能应该去哪找,代码应该往哪写。
  • 对团队:架构是一份契约。它定义了不同模块之间如何通信(比如通过Delegate、Block、Notification),避免了团队成员之间随意的、产生耦合的代码调用,让并行开发成为可能。
  • 对未来:架构是一种预防措施。它不能阻止需求变更,但它能极大地降低变更带来的风险和成本,让软件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。

架构的本质,就是对抗复杂性,通过一套明确的规则边界,将混乱变得有序。一套好的架构会强制你回答这个问题:“这段代码应该属于哪里?”

阅读全文 »

在代码的世界里,我们不仅是与机器对话,更是在与未来的自己、身边的伙伴进行沟通。一段清晰、一致的代码,就像是团队共同书写的优雅乐章,让阅读和维护成为一种享受。

你是否曾遇到过这些情况?

  • 翻阅自己几周前写的代码,却感到些许陌生?
  • 评审同事的 Pull Request 时,被其独特的代码风格分散了注意力?
  • 团队引入新成员后,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适应项目各异的编码习惯?

如果你的团队正面临类似挑战,那么或许是时候共同建立一条清晰的 “标准线” 了。编码规范 正是这样一条参考线——它并非为了束缚创造力,而是为了在大型项目中约束不同开发者的风格,让项目从细节到整体达到和谐统一,显著降低维护成本,提升协作效率。

下面,我们将一起探讨 OC 编程中的一些经典规范。虽然以 Objective-C 为例,但其中绝大多数原则同样适用于其他编程语言,希望能为你的团队带来启发。

阅读全文 »

做了这么久的项目,被蜗牛般的编译速度折磨很久,以前倒是没觉得怎么样,随着项目工程越来越大,每次全量编译真的是让我操碎了心。我们都知道 Xcode 在运行或编译时,会有大量的读写操作,一些旧的 Mac 可能就会吃不消,估计很多人也会有类似的经历,这里把平时自己如何加快 XCode 编译速度的方法整理一下。

先来看看这张计算机结构简图:

阅读全文 »

机器学习正在肆虐横行。很多人都听说过,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什么。Core ML 是 Apple 新推出面向开发者的机器学习框架,这项技术其实在 WWDC 2017 就提出来了。

Core ML 官方文档

来看看 Apple 对于 Core ML 的介绍:

Core ML 让你将很多机器学习模型集成到你的 app 中。除了支持层数超过 30 层的深度学习之外,还支持决策树的融合,SVM(支持向量机),线性模型。由于其底层建立在 Metal 和 Accelerate 等技术上,所以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CPU 和 GPU 的优势。你可以在移动设备上运行机器学习模型,数据可以不离开设备直接被分析。
Core ML 让所有的机器学习计算都在 iOS 设备本地进行,这一点依旧体现出苹果对用户隐私很看重。用苹果的一张图来看看 Core ML 的底层框架:

  • vision: 高性能的图像分析和图像识别。这部分应用于人脸追踪,人脸识别,文本识别,区域识别,二维码识别,物体追踪,图像识别等。

  • Nat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: 自然语言处理。用于语言识别,分词,词性还原,词性判定等。

  • GamePlayKit: 游戏制作,构建游戏。用于常见的游戏行为如随机数生成、人工智能、寻路、和代理行为。

阅读全文 »

最近研究了一下 SiriKit,感觉有点意思,做个记录。

SiriKit 是 Apple 历经 4 年时间,不断打磨优化,给开发者的一份关于 Siri 功能的礼物。利用 SiriKit,在 iOS 10.0 以上开发者可以像一些系统应用一样,通过语音完成第三方应用希望完成的一些功能,比如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语音直接告诉 Siri 打车、锻炼、寻找美食、寻找相册中的照片、甚至付给朋友 AA 的账单费用,以及控制家里智能家居等。

和 Android 的语音接入 Service 类似,SiriKit 中 将不同的类型的需求统一汇总为若干个 Domain,然后在每个 Domain 中再次细分为不同的 Intent。系统通过语音识别获取到的 Domain 信息以及 Intent 信息,下发到已注册的 Domain 中进行处理,然后用户解析处理不同的 Intent,来实现自定义的操作。

阅读全文 »

《iOS 13 适配之旅上》给大家详细介绍了 iOS 13.0 当中的 Dark Model 以及 Sign In with Apple 两项适配,接下来继续完善以下的几项功能适配。

  • SF Symbols 系统内置图标库
  • KVC 使用限制
  • PresentViewController 默认跳转交互方式更改
  • UISegmentedControl 默认样式改变
  • 3D Touch 按压力度变化
  • CNCopyCurrentNetworkInfo 变化
  • UITabbar 层次发生改变,无法通过设置 shadowImage 去掉上面的线
  • App 启动过程中,部分 View 可能无法实时获取到 Frame
  • UIActivityIndicatorView style 变更
  • UIStatusBar style 变更
阅读全文 »
0%